您好!欢迎来到吉林市四叶草心里咨询室!收藏网站了解更多最新资讯   |   站点地图

 心理咨询热线:
15688915891

精神分析首页 > 治疗方式 > 精神分析
抑郁的精神动力学理解所在位置:首页 >治疗方式 >精神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3

抑郁症状是长期发展过程的结果,由多种因素形成。 这里我们将区别两组因素:

(a)发展的缺失,与终身抑郁的易感性(气质)有关;

(b) 一个典型的基本的抑郁冲突, 连同处理冲突的典型防御机制。


(a) 抑郁易感性 (气质)

就此,我所指的是一个典型的有此倾向的患者,在抑郁模式下去应对充满压力的生活情景,如,轻易放弃、无助感、希望渺茫的感觉-而其他人则可以用不同方式应对这些相同压力,如通过积极处理、通过挑战和坚持自主。有“依赖性人格”特征患者的 “应对压力的抑郁模式”,较容易辨认;但若是其他的,则或许会长期的掩盖在其过度活跃与乐观之下。“抑郁模式”的源头可以在患者的既往史中找到。

l 家族史中,我们寻找可能的遗传因素:亲属的抑郁、精神病院治疗史或自杀、双相情感障碍等;

l 抑郁患者的既往史中,我们寻找患者儿时和青春期的成长环境,以及他们所谓的成长需求状态-特质。重度抑郁症的案例中,我们常能发现早期发展的缺失以及/或严重的创伤经历。

首先,我们时常发现缺少恰当的母爱: 或许患者是一个多余的孩子或者早期丧失照料者,或者母亲仅是名义上的,而无情感上的照料,如帮助幼儿感受并管理其情绪、或表达自己的感受、熟悉自己并恰当地发展出基本的有权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感受。在依恋理论中,即是我们所谓的不安全依恋:不管伴是拒绝和孤独,或是共生依附和分离焦虑

在抑郁患者中, 典型的,我们还发现,在随后发展阶段控制不能掌握分离/独立这一任务。也就说说个体需要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存在、暂离共生的联结,更独立思考和自尊,有自己的意愿。孩子在经历分离/独立的过程中(还有之后的青春期)需要鼓励、支持和指导;在此,父亲作为不同于母亲的一个人,将会非常有帮助。在抑郁患者案例中,父亲常常缺失-或如果在场,则通常很严格、严厉惩罚、过分苛求患者顺从、漠视孩子发展中需要成人肯定的需求。

经历过客体丧失和分离创伤(包括父母离异的丧失)的患者会比其他类型的在之后更频繁的出现抑郁。大约三分之一的抑郁患者在16岁前双亲中有一位过世(威尔,2000)。导致他们时常觉得无助、希望渺茫、无法改变生活的道路/状态。

这就是抑郁人格类型为什么会如此常见,在依恋方面,他们会依赖所拥有的人和自己觉得值得依赖的人,总是害怕失去他们,或失去他们的爱和认可。因为患者内心的自尊不够强大和稳定,他们需要从这些 “理想化客体”那里得到所期待的认可和肯定,从而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配偶、母亲、或一个团队的成员。因此他们的自我牺牲更多,放弃自身的需求,去添补他人的期许。

另外,在他们的发展需求的过程中有一种缺失,可以被称作:“他们经历过什么/对他们做了什么”:我所指的是可以完全摧毁人格发展的心理创伤,尤其是早期重要客体的丧失、忽视或没有得到过爱、甚至经历更糟的:躯体、情感或性虐待。

所有早期重复的体验内化为心理结构:

这些经验将内化为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中的基本模式。

没能得到通情达理父母的包容、支持、赞赏的体验,我们发现抑郁患者的内心呈现出一个“死亡母亲”(A.Green)、凶狠或缺失的父亲、孤独和卑微的自我形象。有些患者觉得无法用言语或情景描述他们的抑郁情绪,他们畏惧在治疗中触及未经心理化(通常是创伤)的体验。


(b)抑郁患者的典型基本冲突

除了必要的发展缺失之外,我们还发现抑郁患者典型的基本冲突:

l 一方面,他们强烈期望与某个人建立很亲密的关系(一位患者从未曾拥有过的理想化母亲),并得到渴望已久的爱和赞赏。这种关系的特质显示明显的共生和口欲期的表现;

l 另一方面,他们常惧怕或认为这种期盼将会再度被拒绝或落空,又使自己落入渴望(爱和赞赏)的深渊;

l 因此,他们尝试控制攻击冲动(愤怒于自己的依恋、自恋性的耻辱感、对受伤体验的愤怒、责备自己因无法完全掌控客体而引发的失落感)唯恐摧毁或失去急需建立关系的理想化客体;

l 攻击冲动转向自身(自责、担心毁掉客体爱的内疚感)而自治与独立,分离与个体化的愿望被防御;

l 结果会是矛盾性依赖他人(需求与攻击)。

适应这些基本的冲突意味着持续的肩负压力而努力去赢得他人的赞同、不断地惧怕失去情感上的支持、必须压抑自主的自我意愿与愤怒,而去迎合他人的意愿。

有抑郁人格结构的人会发展出不同的应对或防御方式去处理这些冲突,从而在他们生活中得到满足与安全感。.在我们的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

- 焦虑、附着型,时常惟命是从、牺牲自我,持续生活在担心重要客体的丧失中;

- 利他型 (‘救世主症状’)即自我牺牲、承担他人的责任而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

- 自恋型,伪装成自己不需要他人,而让其他人依赖自己;

- 分裂型,不害怕孤独,孤独是他的首选,回避感受和与他人亲近,仅能容许与非人类客体发生联系,如大自然、动物或数学、科学;

- 退行型,从真实世界逃避到成瘾的梦幻世界等;

诱发因素:事实上常因为某些因素摧毁了这些应对策略时,而导致产生了抑郁状态,如:

- 若焦虑的附着与放弃自我的屈从,但仍然不能够避免客体丧失,或

- 若一个利他的助人者感觉被他人利用或被别人抛弃

- 若自恋型的突然丧失权利与魅力

- 若一个分裂型的人越来越被孤立和疏离

- 或若一个成瘾的人无法将他不断增多的绝望感麻痹。

让我们在治疗中遇到问题或者困惑时,请记着这些心理动力学的模式。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在线咨询电话预约

免费咨询热线:15688915891

吉林市船营区向阳街华南30号楼1单元2层6号



24小时服务热线:15688915891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向阳街华南30号楼1单元2层6号

版权所有:吉林市四叶草心理咨询室

友情链接: |